刘彦涛大使在《塞浦路斯邮报》刊发题为“探求民主本质,塑造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

Advertisement

刘彦涛大使会见埃及驻塞浦路斯大使穆赫辛

Advertisement

 2021年8月28日,驻塞浦路斯大使刘彦涛在塞最大英文报《塞浦路斯邮报》刊发了题为“探求民主本质,塑造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在当前一些国家社会撕裂、政治极化和民主倒退层出不穷、乱象丛生的形势下,探求“民主”本质有助于各国解决实际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创造美好生活。全文如下:

“民主”是一个贯穿古今的概念,自诞生以来人们对其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一直随着时代和国情变化而变化。要搞清民主,首先须真正把握民主本质,了解民主的起源和核心追求。“民主”一词发源于古希腊文明中的雅典民主政治,其本义是“人民统治”。自古风时代起成为缓和贵族寡头政治和广大公民政治诉求的重要制度形式,以此发西方民主政治文明之滥觞。放眼当今世界,社会撕裂、政治极化和民主倒退层出不穷、乱象丛生。在此形势下,世界人民更加迫切地希望探求“民主”本质,并通过具体而合适的、管用的民主制度形式,解决实际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创造美好生活。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民主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制度和模式。那么发展和完善民主制度,需要坚持哪些原则呢?  

        

  一、发展和完善民主制度,要适应民主的本质属性。  

        

  民主本质属性首先是民本性,即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代表特定阶层群体,旨在缓和各阶层群体间矛盾,而不是扩大矛盾或使之对立起来。在中国的民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没有任何党派私利,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够同所有参政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共同治理国家。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曾讲到,“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这不仅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也阐释了中国之所以能成功实现快速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背后的核心政治密码。  

       

  民主的本质属性还包括具体性,即民主实践不能流于形式主义,应当切实有利于给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良政善治,解决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中国的民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采用协商民主,坚持全过程民主和广泛民主,使多数人的意愿和要求得以落实和满足,使少数人的合理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兼顾。民主的落实不局限在几年一次的选举,还体现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大事的决策和人民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人民做主、人民参与、人民监督。以2021年3月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过程为例,中国政府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集到意见建议超过101.8万条,还面向地方部门、各领域专家、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有关主体召开数百场座谈会、听证会,收到数以千计的提案和建议,并据此对规划纲要草案作出了55处修改。美国哈佛大学连续13年对中国的民意调查显示,中国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满意度长期保持在90%以上。这是对中式民主的最大肯定。  

         

  二、发展和完善民主制度,要适应人民的根本需求。  

          

  在古希腊文明中,人们认为“民主”(Democratia)是“美好生活”(Eu zin)的一部分。民主政治制度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民主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应与国家发展并行,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均衡发展,满足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全方位需求。在中国的民主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构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通过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五大建设有机统一,全面构建五大文明,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这一目标支撑并促进中国民主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各项民主权利,最终实现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并共享现代化成果。这不同于一些国家出现的“绝大多数人服务少数人”、“1%民有、1%民治、1%民享”的乱象。  

         

  经济建设是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人民想要享受美好的幸福生活,首先要“把蛋糕做大”,促进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发展机遇供人民享用。政治建设就是推进和完善政治文明,以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全面依法治国,约束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精英政治和资本侵权僭法,真正保证全体人民当家作主。文化建设致力于发展精神文明,促进人民对民主有更好、更深入的理解,开启民智、规范道德、防止愚昧,真正做到价值追求上的科学进步和精神富足。社会建设旨在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着力改善社会各阶层民生,打造和谐社会,防止社会撕裂、贫富分化,破除混乱、无序、歧视和暴力滋生的土壤。生态建设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生态良好,切实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如果民主制度与以上五大文明发展相悖,那么这种民主模式至少是残缺的,更不能称为典范。  

       

  三、发展和完善民主制度,要适应本国的基本国情。  

    

  从古希腊民主起源到文艺复兴,从启蒙运动到二战后的现代民主化浪潮,历史反复印证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设计、发展和完善本国的政治制度,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包括传统文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民心理价值追求等,要从这些实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政治道路。近代以来的中国曾经尝试过资产阶级民主,曾探索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资产阶级共和制,但都没有能够成功解救中国,当时的中国仍然遭受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国家贫穷落后,人民生活困苦,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危难关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促进了民主发展和国家富强。可以说,中国在设计、发展和完善自身民主时,一直注重吸取西方政治文明的经验,并以马克思主义民主观为指导,坚持结合本国具体国情,走出了一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民主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有了充分的物质的、社会的和法治条件的保障,充分证明了这条道路和这一制度架构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中国的民主发展,为全人类民主政治文明提供了“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如真正把民主视为圭臬,视为信仰和价值观,就应适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最大的敌人就是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动辄以建立军事同盟、退出国际组织和国际条约和实力地位相威胁,以集团利益胁迫弱小的国家屈从自己的观点,到处输出意识形态,甚至一言不合就制裁不同理念的国家,这些行径既与国际关系民主化背道而驰,也是其国内制度不民主的真实折射。中国始终坚持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定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切实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促进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顺应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呼声。  

  习近平主席曾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无论民主有怎样的实现形式,都应最终落到为人民谋求幸福生活的根本追求上来。如今新冠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肆虐,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正受到威胁,许多国家治理和发展出现了难处,我们更应摒弃意识形态偏见,互相交流借鉴各国制度的优势和特长,共同追求能真正造福人民、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质量民主。  

Advertisement
Previous articleUK reaffirms support to Cyprus settlement efforts and UN resolutions on Famagusta
Next articleMinisters of Energy of Cyprus and Israel discuss next steps in common energy projects